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已过 曼德勒一处倒塌酒店尚埋着多名中国务工者|封面头条
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 陈羽啸 曼德勒报道
3月31日,缅甸,曼德勒。
强震已过72小时,搜救行动在超过40℃的高温下持续进行。
坍塌的Vin Star酒店原址外围,人们戴着口罩,焦急、无措地望着救援人员。何强带着一批救援队穿过隔离带,请求他们进行了又一轮搜寻。
中午之前,上一批救援队经过仪器扫描,曾遗憾地告知何强,“没有生命迹象了。”
废墟中,埋着他的哥哥何健。3月28日这天,第一波强震来时,房子歪了,哥哥对着他和小舅子邓辉喊了声“快去卫生间躲着”,之后推门查看。
“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。”何强说,“他直接从楼栋的裂缝里掉了下去。我知道,他就在角落那堆废墟下边。”
何强反复敲出又删除微信上的字,“无法向嫂子交代,是我让他来缅甸的……”
周围等待“奇迹”的人们告诉封面新闻记者,坍塌的那栋楼是Vin Star酒店的长租房,下面压着的“有来自中国的翡翠、珠宝从业者,超过30人”。
据央视新闻4月1日报道,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表示,截至目前,缅甸强震已造成2719人遇难,另有4521人受伤,约441人失踪,遇难人数可能将超过3000人。救援人员表示,随着时间推移,高温、受伤、无吃无喝状态下,废墟下的“奇迹”概率越来越低。
Vin Star酒店其中一栋楼坍塌的过程(受访者供图)
遭遇:
“刚催我们躲进卫生间,
他就从6楼裂缝掉了下去”
“这都是命。身在异乡,看着那一堆废墟,我们还能做什么?啥都别想了,你们按时吃药、打针,把伤养好。”中原饭馆老板娘阿云,收留了四五个死里逃生的幸存者。
展开全文
她逐个剥开水煮蛋,放进每个人的稀饭碗里,催促着他们快吃。
何强重复了一句“都是命”,抠着手指看了一眼对面的小舅子邓辉。邓辉望着天花板,一言不发。
除了等待的焦虑和伤感,两人还犯愁的是,由谁来把消息告诉何健的妻子——他们的嫂嫂和姐姐,“她是个急性子,肯定承受不住。”
何强和何健是江西人,何健1985年出生,家里一对儿女在上中学。两三年前,三人原本在国内从事翡翠、珠宝行业。后来,何强提议一起到缅甸曼德勒打拼。
这里有亚洲著名的翡翠生产、销售中心,每天有数百名主播同时在线,连带着数千名上下游保障人员。何健三人做的是原材料收购工作,“这里比国内挣得多,能攒的钱也多一些。 ”
Vin Star酒店,距离直播基地只有10分钟路程,也因此成为这些“淘金者”集中选择租住的宿舍。这里原本是三栋并排的6层楼,上边分别加盖了两层。何健三人住在最右侧、后来倒塌的那栋楼的6层。那一层有5间房屋,他们选择了一套5人间。
3月28日,是当地的节日,直播基地没有上班。来这里“淘金”的人们窝在宿舍里吹空调、刷手机,给家人打视频。
当地时间12时20分,第一波强震来袭,何强从床上跌落在地板上,房间里物品都滑到了一侧的墙角。
“哥哥对我们喊了声‘快去卫生间躲着’。我和邓辉进了卫生间,拽着卫生间门保持身体平衡,哥哥推开房门出去查看,一下就不见了。”何强说,地震停止了一两分钟,他往大门外看,发现自己所在的楼栋裂开了一米多,哥哥何健“直接从裂缝掉了下去”。
邓辉在哭,何强当时比较冷静,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去,他喊邓辉赶快给家人留遗言。
何强分别给妻子、舅舅打了视频电话,告诉他们遭遇了地震,楼梯垮塌,电梯不能用,他们下不了楼,“争取活着回去”。
Vin Star酒店坍塌之后(摄影:封面新闻记者石伟)
第二波强震随即而来。
水泥柱子支撑的一楼首先坍塌,楼栋彻底失去平衡,整体往外横向倒下。何强双手扯着卫生间大门,悬在废墟上边,之后松手摔下,手脚被尖物刺伤。邓辉被废墟掩埋,何强和周边当地居民冲进废墟,将他扒了出来。
邓辉腰背、四肢均有多处受伤,双脚血流不止,居民们拿出毛巾帮他按住伤口,毛巾很快被血液浸透。
“唉,我哥如果待在房间不出去,也许跟我们一样都能活下来。”何强言语中夹杂着遗憾,又一边解释、猜测,说哥哥推门出去是出于本能,想替弟弟们找找生路。
救援队在Vin Star酒店废墟再次搜救(摄影:封面新闻记者石伟)
救援:
“饭店老板稀饭还没煮好,
搜救队说生命迹象消失了”
Vin Star酒店的隔离线外边,聚集着一大群人。这些人大部分每天都会来这里等待。
缅甸华人阿丽说,她的同事赵倩还压在废墟里,老板派她在这里守着,“不管结局如何,我们期待奇迹。如果找到了,我要代表公司签字。”
阿丽对赵倩不太熟悉,只知道她从中国东北独自过来,爱笑,有着东北人的豪爽。
来自吉林的马东,看到何强带着救援队进来,也凑了上去,跟何强一道请对方“再搜一遍”。春节之后,马东带着6个朋友来曼德勒打拼,是他们的主心骨。
地震时,马东恰好返回中国,没跟朋友们一起共同面对。这让他觉得愧疚。
马东说,他们7人的友情超过5年,一起辗转在中国义乌、瑞丽工作过,其中5人在地震中受了轻伤,被他安置到仰光后准备回国。“只有一个女孩子没跑出来。地震第二天,我赶回曼德勒,每天都要来守着。她就在楼顶倒塌的位置,生要见人死要见尸,不然我没办法给自己交代。”
来自甘肃的张波,向搜救队提供了酒店倒塌前后的照片、视频。
事发前一天的下午,张波拍摄了酒店夕阳西下的样子,在朋友圈感叹生活的美好。地震时,张波住在中间一栋楼,他和十多个同行从楼里跑出来。回头看时,右侧那栋楼已经歪斜。
“两栋楼之间是走廊连接,那栋楼里人员日常可以从电梯上下,也可以从我们楼里的楼梯间逃生。楼栋歪出去之后,电梯坏了,他们也没有楼梯间可以走。我看见5楼、6楼还有人招手呼救。之后,第二次地震,两栋楼的一楼垮塌、下沉,那栋歪着的楼直接就倒了。”张波的视频里,大楼倒塌瞬间灰尘冲天,人们在尖叫。
张波和人们曾经冲进废墟,救出5人。邓辉和同伴李明是其中两人。
搜救队员要求全场安静之后,再次进入还未倒塌的两栋楼进行搜索,之后使用生命探测仪对废墟进行扫描。
搜救队告诉何强和马东,现场未发现生命迹象。
马东深吸了一口气,蹲了下来。何强沉默了一会儿,对救援队表示感谢后,带着邓辉去了中原饭店。
坐在摩托车上,何强说,上午搜救队曾发现生命迹象,他赶快通知中原饭店老板娘阿云帮忙煮点稀饭,准备等人救出来后,喂一口。
“稀饭没煮好,搜救队说生命迹象消失了。”
曼德勒市区一处小学楼体塌陷(摄影:封面新闻记者石伟)
志愿者:
华人成立多个志愿小组协助救援,
现场尚缺大型机械
阿云接手中原饭店还不到两个月,她收留了四五个死里逃生的幸存者,为他们提供三餐,督促他们打针、吃药。
地震的时候,阿云不知发生了什么。出门查看,发现不远处有人被砸倒,躺在路边不动。直到当地人喊叫“地震了,待在外边”,她才知道不远处的酒店倒塌了。
很快,社交媒体上的华人群、老乡群里,很多人委托她帮忙寻。她找到了何强他们,将他们带回了饭店。
志愿者阿珍开着自己的车,与当地的缅甸居民、华人、中国务工者一起成立了志愿服务小组,24小时收集信息,筹集食物、饮水,往安置点、救援点输送,并提供翻译服务。
这样的志愿小组还有多个,包括云南师范大学师生就自发组织了50多人的志愿翻译成员团队,在中国国内远程协助。
四川眉山人阿龙、成都人阿亮在曼德勒分别经营着中餐馆、火锅店,接待了不同批次的中国救援队。他们说,只要是受灾的人,都可以来免费吃饭、喝水。
在缅甸的中国商会,成为中国救援队入境救援的后勤“桥头堡”。山东商会、湖南商会、云南商会专门设置了大本营,专人保障后勤,配送了司机和车辆,不断从仰光往曼德勒运输队员,全天陪同救援队辗转到不同的搜救点。据记者了解,震后,从仰光到曼德勒单程已需要12个小时以上。
远来的救援队被人们寄予了很大的希望。
十几个批次的救援小队从仰光入境,在各方帮助下赶往曼德勒。湖南岳麓蓝天救援队首批6人于地震次日进入曼德勒,成功救出1人。中国公羊救援队持续奋战72小时,救出至少4人。
大面积坍塌的Vin Star酒店、天空公寓,被多支救援队反复搜救。仅3月31日,Vin Star酒店就先后有3支救援队搜救过。
志愿者阿珍介绍,搜救队多是根据各自接收到的信息前往坍塌点,“现场暂时还没有当地官方统一介绍情况,只能根据幸存者、家属以及志愿者介绍的情况进行搜救。”
记者在曼德勒新城区查看了5公里范围内的房屋受损情况,倒塌房屋约有11栋,区域内大部分建筑外观完好。这些倒塌的房屋,普遍是一楼坍塌,楼体自上而下沉了下去。在老城区、郊区,则有大批房屋整体坍塌,数量暂无统计数据。
这种垮塌局面,导致救援困难。岳麓蓝天救援队第二批次9人,在3月31日早上5点到达曼德勒,简单吃饭之后就投入了搜救,当天的救援没有出现喜悦的信息。
“常规环境下,我们说有72小时黄金救援期。但这里将近40℃高温,干热,黄金救援期缩短。这种坍塌方式,只能冒险从楼栋底部掏洞救人,进展很慢。”3月31日晚,结束当天搜救的救援队队员告诉记者,受条件影响,救援人员目前只能进行针对性救援,当地缺少大型机械,未来“奇迹”的概率会越来越低。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名字除阿珍之外均为化名)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