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Connor 必安交易所 2025-02-05 1 0

摘要:

冬来春归,是一大批“候鸟”老人的节律。今年南飞琼海避寒的老人,在台风、暴雨之后,度过了一个不那么温暖的冬天。海南是一些人想逃离的地方,也是一些人的“世外桃源”,去留之间,牵绊着气候、房子、衰老和亲情。不确定的生活里,老人们又过了一个春节。

文|姜婉茹 编辑|陶若谷

热乎三四天

忙年从农历廿一就开始了。儿子儿媳来海南过年,张秀菁和老伴儿早早开始备菜,带鱼和牛肉丸子先炸好冻起来,年夜饭用葱姜蒜一炝锅,搁水一炖就行。饺子也早物色好了,一家山东馆子,已经吃过七八次,重点是干净,看得见后厨。年前她在店里充值500块,过年直接去端包好的鲅鱼、大虾鲜饺子。

省下来的时间,还要准备几个硬菜。海南特色菜嘉积鸭、琼海温泉鹅、万宁东山羊,这种羊连肉带皮吃,特别劲道。羊肉卷也要买,年夜饭少不了热乎的火锅。从马鲛鱼、罗非鱼、三文鱼、石斑鱼里面,老两口选了石斑鱼,码头新到的。

这是张秀菁盘算的年夜饭,儿子想吃的却是另一口——蒸面、抓饭、拉条子、揪片子汤饭,他们的西北家乡菜。平时儿子在杭州上班,吃不上这些。张秀菁又多做了一道拉条子,提前两小时就把面醒上;为了给揪片子汤饭提鲜,她又买了些东北野蘑菇。儿子已经40岁,她还是给小两口准备了一万块压岁钱。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位于琼海的嘉浪河,渔船一靠岸,许多人争相购买小虾、罗非鱼。讲述者供图

儿子儿媳的春节生活,张秀菁也按照往年经验给出了建议。

廿七廿八租两天车,去三亚转转。初三前就不要出门了,一份陵水酸粉,三亚海边比正常价格贵出3倍,五个人吃顿饭要花一千多,宾馆也贵得不得了。别说三亚,就是到博鳌十几公里的路,也能堵上4个小时,“海南就这么一个小岛,就那么几条路”,到处都是旅游的人。

这几天他们就在琼海,博鳌小镇、玉带湾海滩、万泉河边,都是张秀菁推荐的去处,可以去吃海鲜大餐,还有俩人每天都要喝的椰子,5块就能买一个。

想睡懒觉也随他们。之前她去杭州看儿子,一到周末,小猫就跳起来够儿子卧室的门把手,“门都快抓烂了,11点他们也不起”。张秀菁开个门缝把猫放进屋,结果猫不叫了,跟着一起睡。张秀菁就在客厅一遍一遍拖地,早饭热了又凉,凉了再热,眼看要到中午,又赶着做蒸面,心里生气早饭白做了——心疼儿子在外打拼辛苦,又担心他作息不规律,睡懒觉饿着肚子,一起床吃那么多,血糖又高。总之一句话,“就围着他们转”。

展开全文

儿子有视频会员,也会给张秀菁“调出来”好看的电影,还推荐了《三体》《埃隆马斯克传》。之前他背回来12本《三联生活周刊》,过段时间就打电话问,看了几本了?印象最深的是哪个?今年儿子又给老妈订了《国家地理》。

过年见一面,热乎三四天,张秀菁心里明白。她打扫出了同一栋楼闺蜜的房子,待烦了就搬去住几天,“眼不见心不烦”。如果不是儿子来,平时她和老伴儿就一顿饭两个菜,辣子炒虾米,擀点薄饼,配一杯红茶。

70岁的张秀菁,已经在海南琼海过了近十个春节。往年,附近小区都有候鸟老人自发组织的联欢,她骑车把每个小区都转遍了。小一点的组织松散,随便谁都可以上台。她和老伴往台下一坐,水果糖和小橘子也往他们跟前发。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年前的花铺。讲述者供图

张秀菁的小区演出有节目单、报幕员,还有人上台致辞。表演者中的一位男高音,原本就是大学音乐老师;一位新疆舞者,以前是市级歌舞团的。张秀菁的闺蜜也是舞蹈演员,当过小区的舞蹈队长,队里还有个东北大姐,组织能力强,两人互相看不上,闹得不讲话了。

每年春节联欢,大家热情高涨。只用一次的舞靴,买着不划算,女士们就买块布,或者用袜子,自己缝出一个靴子。柔力球教练特别认真,谁哪个动作没跟上,会被“留堂”,单独辅导。

流行的“僵尸舞”也有领队,每天准点放音乐,邻居们跟着音乐下楼,最火的时候有100个人跳。张秀菁记得有一年,和附近小区凑起来搞汇演,小区广场都坐不下了。

在张秀菁的记忆里,2017年以前,街口到处在问“去不去看房?”大约是2014年,开发商开两辆面包车,把邻居们拉去博鳌金湾过春节,大厅里摆了五六十桌年夜饭,菜肴丰盛,螃蟹特别大只。吃到后来吃不动了,还有人跑到后厨,拿袋子装回家,房子也成交了好多套。

雨从秋下到冬

买房的时候,很多候鸟老人都听过这句话,“玩在三亚,吃在海口,住在琼海”。

张秀菁2013年退休,听说报社同事在琼海买了房,也过来旅游。一下飞机,新雨之后,绿色的灌木晶莹剔透。中介带她看房,已经装修好了,崭新的高级家具,碗橱都没拆封,四十万就能入住。她说只是来旅游,没带钱,中介马上表示,先交订金就行。她心动了,“就像玩笑一样把这个房子买上了”。

之后是漫长的改造。若是连着五六天下雨,墙面往下淌水,地板砖也渗水。亲戚家孩子来做客,能在地板上打滑玩儿。张秀菁每年都要捯饬“防潮工程”,买除湿机、安空调,花一万多块,用玻璃把阳台封死。有一年冬天特别冷,她添置了电暖器、电褥子。立冬前后洗衣服,挂了七天还没干透,她又纠结买烘干机的事。

作为北方人,她受不了蟑螂,每顿饭后使劲打扫,不留任何饭渣,“北归”前,绕着床和墙壁,蜡笔型的蟑螂药挤一圈,面粉状的撒一圈。邻居家没做这些措施,每年冬天来海南,先得处理蟑螂,扫出来一簸箕,弄到楼下用火烧死。

她想象中的南方阳光,并不总出现——搬过来后张秀菁才知道,海南以牛岭为分界线,山脉以北多雨,像“爱哭的小孩”,断断续续地下。

去年,琼海的雨从秋下到冬,大河满,小河漫。10月底,台风“潭美”过境时,万泉河水位一直上涨。张秀菁看了台风预报,她想:“什么暴雨没经历过?”还是按原计划,10月30日从新疆飞往琼海。

下了飞机,天色暗暗的,下着雨。网约车没回应,回家的路12公里,出租车涨价到100块。水库泄洪,市区到处拉着警戒线,有些路,水已经过腰深。张秀菁和老伴上了一辆SUV,司机绕着警戒线七拐八拐,把老两口送到离家500米的地方。雨越来越大,伞一拿出来,就被风吹得朝向天空。张秀菁和老伴背着大包小包,能看到小区,但隔着水,就是进不去。

幸好路上遇到四个年轻人,推着一个皮筏子解救了他们。他们光着肩膀,一个在前面指挥方向,三个在后面游着水推。皮筏子是破的,衣服全湿了。张秀菁想给感谢费,年轻人谁也没带手机,不能扫码,张秀菁只有30多块现金,都塞给他们。

电梯停了,她和老伴扛着行李,摸黑爬楼梯——不敢开手机的手电照明,怕浪费电,断了跟外界的联系。湿裤子每走一步牵绊一下腿,就这么爬上了17楼。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回家后断水断电,张秀菁点了一截蜡烛。讲述者供图

幸亏妹夫早在停水之前,把张秀菁家里的桶、水盆、瓶子都接满水。“有妹夫一家照应,才有鸡蛋、面和饼吃”,她回忆说,楼上一对80多岁的黑龙江夫妻,没装天然气,平时用电磁炉做饭,那几天就吃咸菜馍馍。妹夫家对门的孩子,闻到炒菜的香味,就蹲在他家门口。

关于台风,60岁的李岚有很多记忆,她在海南过冬七八年,年年有,再正常不过。她自行给台风分了类,12级以上的是“坏台风”——前些年这个级别的台风,吹倒了很多香蕉林,那次她一宿没睡,落地窗的玻璃一直颤。

她积累了防范知识,比如用胶带在窗户上贴“米”字、不能开门开窗,沉住气,在家憋着等台风过去,防止窗户因空气对流碎掉。今年,她下载了看台风软件,还有一些新的发现——飞无人机拍洪水视频的时候,拍到大量的车被水淹,但有6辆车特别扎眼,它们停在二层小楼的楼顶,是车主找吊车吊上去的。

她佩服这些人的智慧,为了“保卫车库”,她没少费劲儿。万泉河支流嘉浪河的水位,涨到快跟马路齐平的时候,李岚就把车开到了高处。跟她一样的邻居有很多,大伙到水里去摸砖头,按车轮胎的距离摞起来。车技好的人,一下就把车开到砖头上去了,垫高了几公分。还用木板、沙袋,在车库通道垒出一道阻水的屏障。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秋天洪涝时,村民将车吊上了楼顶。讲述者供图

停电后最容易坏的是肉,李岚给最会做菜的朋友打电话,得到了储存肉的方法:炒熟,多放盐,每顿吃之前再翻炒一次。

现金也很关键,退水后她冲出去买菜,选了肉食、水果,全是特别需要的东西,结账时发现手机没信号,支付不了,只好跟老板赊账。最重要的一条,是要多备些“救命菜”——绿叶菜都坏了,土豆放了近一个月,长了芽,还能吃;洋葱剥掉外层干瘪的皮,里面还很新鲜,“洋葱真是个好东西”,李岚说。

她后来才知道,自家小区算是幸运,位于地势高处。小区还有发电机,捱过了最初几天,后面开始分时段供水电。附近一些小区,水泵被淹,老人们提着桶和瓶子,排队到楼下打水、充电。电梯停运,住在二十几层的,很多天下不了楼。

那阵子菜价跌了,新鲜到刺儿都扎手的黄瓜,只卖一块三一斤。只有服装店涨价了——张秀菁有一条薄休闲裤,之前20块买的,想买第二条,已经涨到40了,店家打算把损失从价格上补回来。另有一些被水泡过的衣服也在卖,T恤湿漉漉地挂着,50块4件。

去与留

去年的台风,震荡了不少候鸟老人的生活。刚退休的江北,原本打算晚点再去海南过冬,一场洪水,让他不得不提前——17万的车成了泡水车,保险公司让他抓紧理赔。

车开了4年,一万多公里,买了全险。但是水没有淹过车顶,不能全赔,要么维修,要么报废赔6万5。江北不想再搭钱买新车,选了维修,但听说泡水车故障率高,而且再想二手卖掉,价格折损得厉害。

对东北人方明来说,在文昌高隆湾花100多万买的房,原本是给岳父母养老的,现在成了累赘。老人只去住了两次,觉得潮,风又大,还不如东北的暖气暖和。房子已经空置9年,墙根长毛,家具也变了形。每年交着2000多物业费,有一回下水堵了,物业今天拖明天,明天拖后天,“大概也知道屋里没人,不上心”,方明说,最后还是自己找人通了下水。

方明想卖房,在中介挂了三年了。去看一次房子,往返机票好几千,最后干脆不管了。只是每当有台风,还得打听一下房子情况,去年9月,小区里有住户玻璃被台风刮碎了,他拜托邻居去看,确认有没有损失。

李岚不会因为台风离开琼海。她87岁的父亲有鼻炎,在北京一到8月就发病,医生说要么住院,要么换地方。父亲去青岛住过,还是犯鼻炎,又去广东惠州租了房子,身体好了,却听不懂当地人说话,直到发现了琼海。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街边的市场慢慢恢复繁荣。讲述者供图

小区里的候鸟老人,很多来自北方,他每天早上不到7点下楼遛弯,跟大家侃大山,讲过去的故事,下象棋,是小区棋坛的风云人物。李岚退休后开始照顾父亲,每天打扫卫生,做好三顿饭,幸好父亲身体不错,在阳台上种花花草草,辣椒、圣女果,扦插三角梅。

到了春节联欢,父亲会被临时请上舞台,主持人介绍,这是为社会做过贡献的科学家,送了小礼物,台下一片掌声,父亲特别感动,一直记得。邻居们过年还有个环节——交换拿手菜。

李岚做过八宝饭、灌过香肠,每家分一点。新疆邻居做手抓羊肉,重庆邻居高姐做腊肉,满楼道飘香,把别的香味儿都盖住了。李岚问她秘方,说是闺女从某座山上,找到一种特别的树枝,烧柴火熏制出来的,她从没吃过那么香的腊肉。

相熟的邻居里,只有一家的女儿是教师,放假带着小孩跟父母在海南汇合。其他家,李岚很少听说孩子们来,“机票太贵,工作太忙,路上太堵。”邻居们河南的凑一桌,跳舞的凑一桌,分出好几波,把自家桌椅碗筷拿到楼中间的平台,看着风景吃菜。

有人邀请过李岚,她不好意思,大年三十,还是自己和父亲在家过。她会打开微信群聊,老公在河南老家,陪伴90岁的公公、93岁的婆婆过年。儿子儿媳在北京工作,妹妹在广州。一家人在四个城市,边吃边聊,互相炫耀自己做的菜。李岚桌上的菜,有一半是邻居送的。

父亲已经在海南过了七八个春节,今年却不得不改变行程——李岚的儿媳妇怀孕,她得回北京照顾。老爷子不愿回,邻居们主动揽下照顾他的差事,“不就是三顿饭,一家一天就行”。李岚觉得不合适,还是带着父亲回北京过年,把自己种的菜委托给邻居照顾。

黄瓜苗走的时候只有一拃长,现在邻居已经吃上了,摘黄瓜就打电话给她。“我们成了亲人一样”,李岚说,带孙子、去医院陪床,都是邻居之间搭把手。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晴天和雨天。讲述者供图

如果能重新选,张秀菁不会再选琼海。朋友劝她把房卖了,一起换个地方住。她想自己年纪也大了,住了十几年,不想再折腾了。

张秀菁之前去杭州探望儿子儿媳,观察他们的生活。儿媳在外企工作,7点起床就打开电话,简单洗漱后马上开视频会议,早餐边开会边吃,然后急忙赶去公司,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回家,晚十点又是线上总结会,每个人都要发言,折腾到12点才睡觉。

儿子在私企上班,也是晚上9点到家,就往沙发上一趟,一脸的疲惫,说有房贷、车贷,不努力就要被裁员。张秀菁能做的就是不添乱,“轻壮年的时候都是依靠你的人,等你干不动了,你能依靠谁?”

和她一起买房的几个大学同学,其中有一对夫妻,今年没来海南,女儿即将生娃,得留下照顾。接下来,老两口还要分开,分别在两个女儿家带娃。今年小区里的候鸟老人少了许多。朋友们电话问天气怎样,听说下雨就不来了,跑去了云南腾冲过冬。

往年万泉河广场的蒙古舞、新疆舞冷清了很多,洪水后路灯刚刚修好。早市萧条了一段时间,慢慢恢复了往日的繁荣,卖包子的、卖海南腌粉的、卖水果的,又在路边流动起来。生意最好的是理发,路边放了一米多高的大镜子。

小广场上,摆了上千棵桔树盆栽,一些摆摊的,也是候鸟老人,边做点小生意边养老。琼海肉价贵,张秀菁说,有不少从内蒙过来卖牛羊肉的。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小广场上的盆栽桔树,有上千盆。讲述者供图

海南候鸟老人: 有人后悔买房 3年卖不掉

张秀菁跟朋友学做的馒头,和面时加一点剩米饭,既有麦香,又有稻香。讲述者供图

往年,张秀菁会跟朋友一起过年,三十晚上在一家吃完,还会去另一家。小区里住着张秀菁的妹妹和闺蜜,老伴的4个大学同学。初一到初五,她会每天邀请一位离异的朋友来家里坐。年节时分,寂寞的老人正好“抱团解忧愁”。

今年过完年,儿子正月初九返回杭州上班。张秀菁想着,等稻子开始灌浆,她就每天去稻田散步,每吸一口空气,都是蒸米饭的香味。对张秀菁来说,没了人情社会亲戚之间的麻烦事,只跟投缘的朋友来往,是件相当不错的事儿。不过儿媳已经37岁,如果明年生孩子,她要去杭州租房帮忙照顾,不来海南过年了。

(文中人物除李岚外为化名。)

评论